糖尿病视网膜病变(Diabetic Retinopathy,简称DR)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,主要由长期高血糖对眼底视网膜血管及神经等的损害而导致。这是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,研究表明,大约每3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DR患者。因此,其早期筛查与治疗至关重要。
一、早期筛查
1.一般检查: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群,如果血糖控制不佳,则可能会导致视网膜血管出现异常增生的情况,并且还会伴有视力下降的现象。此时可以到正规医院的眼科通过一般检查的方法进行判断,比如眼底检查、散瞳验光、双眼眼压、最佳矫正视力、裂隙灯检眼镜及眼底照相等,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辅助诊断疾病。
2.特殊检查:必要时还可进行双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(OCT)、房角镜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(FFA)检测,以充分评估眼底视网膜血管及黄斑情况。其中,眼底荧光造影主要是利用造影剂对眼部进行扫描,然后使用激光照射,从而观察视网膜是否存在缺血以及渗出等情况,也可以用于检测视网膜是否发生变性或者新生血管等现象。
根据美国眼科学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指南中的建议,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至少在确诊糖尿病5年后开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,而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确诊之后立即开始糖尿病眼底筛查,且至少每年复查一次。
二、治疗方法
1.控制血糖: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,这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。个体化控制血糖,可能涉及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的使用。积极控制血糖能够降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发展风险,推荐糖尿病患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%以下。
2.药物治疗: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能够抑制眼内新生血管的生长,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流药物之一。改善局部循环的药物能够降低血管的通透性、血液的粘滞性,促进血液循环。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降低血管堵塞的风险。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液内胆固醇水平,减轻病变症状。
3.激光治疗: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适用于中、重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,可以减少周边视网膜代谢,减轻眼内新生血管导致的黄斑水肿及出血。其目的在于减少新生血管生长因子(VEGF)的表达,促使已有的新生血管退缩,减少视网膜耗氧量,预防新生血管再发,巩固和改善现有视力,降低视力丧失的几率,减少失明的风险。
4.手术治疗:玻璃体腔药物注射,例如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地塞米松缓释剂,以治疗黄斑水肿和眼内新生血管。玻璃体切除术主要用于治疗玻璃体出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,在病情较严重的情况下,如玻璃体积血及严重的增殖性病变,尤其是玻璃体积血在3个月以上不能自发吸收的患者,可以考虑使用。
三、预防措施
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在于良好的血糖控制和定期眼科检查:
1.控制血糖: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,定期监测血糖水平。
2.控制血压和血脂:保持血压和血脂在正常范围内,预防心血管并发症。
3.健康生活方式:保持健康饮食,定期锻炼,戒烟限酒。
4.定期眼科检查:糖尿病患者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,早期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。
综上所述,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与治疗对于保护患者视力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。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,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以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。
若您需要帮助,可点击【在线咨询医生】或拨打我院爱眼热线:023-68884888咨询沟通,千叶眼科医院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,远离疾病困扰!
千叶眼科医院营业时间:8:30-17:00(无假日眼科医院)